ny
[用户登录] [注 册] [学校论坛]
现在时间是:2024-12-22  首 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学校概况 | 党务公开专栏 | 文明在线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学生工作 | 工会园地 | 健康园地
浅谈校园的从众行为
作者(来源):梅园中学 张鸣    发布时间:2009-03-06
 

——读《现代社会心理学》的有感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从众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的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走,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从众性是人们与独立性相对立的一种意志品质;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

生活中有不少从众的人,也有一些专门利用人们从众心理来达到某种目的的人,某些商业广告就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把自己的商品炒热,从而达到目的。生活中也确有些震撼人心的大事会引起轰动效应,群众竞相传播、议论、参与。但也有许多情况是人为的宣传、渲染[而引起大众关注的。常常是舆论一,人们就易跟着。广告宣传、新闻媒介报道本属平常之事,但有从众心理的人常就会跟着凑热闹

不加分析地顺从某种宣传效应,到随大流跟着众人走的从众行为,以至发展到盲从,这已经是不健康的心态了。多一些独立思考的精神,少一些盲目从众,以免上当受骗,方为健康的心理。——明天的哲学

学校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入校时随意安排的学生班级之间,一年左右时间,便在各个方面显示出不同层次,出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有的班级学习比较好,有的班级纪律比较好,有的班级体育比较好,等等。

新生入学后,都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级里的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他们在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程度不同地与班级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不仅如此,作息习惯、生活情趣、业余爱好也易趋同和从众,共同合成对班级的鞭策力。随着学习生活的深入,同兴趣的同学相聚在一起,形成趣缘圈,成为学生社交最广泛的形式。趣缘圈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往往对学生思想观点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从众行为的过分普遍,反映了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弱化,独立性较差,缺乏个体倾向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从众行为中消极现象抬头的主要原因,即使从众行为出现积极效应,但一旦失却这种从众氛围,又很容易不知所措,找不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走向社会后的迷悯、失落,实际上这是从众现象最直接的后遗症。

此外,一味从众也容易导致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从众的直接表现便是千军万马齐过独木桥,竞争过程的挫折、失落,很容易引发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状况失衡。据调查,在校学生中20%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患。

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以被动为前提的从众,势必使你的独特失去价值。一味从众便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抛却了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盲目从众意味着部分学生丢失了以个体色彩的思维和行动编织的草帽,在喧哗与骚动中麻木自己,创新意识”在头脑中只成了四个机械的汉字。摆脱从众的盲目色彩,用独立的思想和明晰的脚印使自己主动融入集体的行列,这样,你将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性身份是性角色的个人私下体验,而性角色则是性别的公开表现。性别的形成不仅是一个生物学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实现与生物学性别相一致的性别同一性,则是个人对自己性别的认同意识和自我性别归类体验以及他人对自己性别身份确认的过程。性别的定性化和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有利于对孩子性别角色行为的确认、评价和归类。但这种生物学意义上的性别差异同社会化意义上的性别差异是不同的,评价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男人和女人,往往是抛开生理上的界定,而是从精神、气质、道德和心理层面上去看其有多少男子气或女子气。但是,男女两性一定程度上的双性化,可以缩小性别的差异,提高主体的社会适应性。但性别特征的双性化并不是非男非女的中性化,刻意追求那种女性男性化或男性女性化的人,则是一种病态心理的表现。性度的过分迁移容易带来性向混乱,会混淆主体的性角色意识。因此,我们要尽量避免男女生性向的扭曲及性格和能力发展上的趋同现象。

孩子性向的中性化倾向,也是由于受到社会上时尚、前卫生活模式刺激后而引起的暗示、模仿和从众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生活格式的阵热性表现;这种“酷”的前卫风格,有时也是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孩子要学习流传的东西,不要盲目学习流行的东西。如果孩子过分认同甚至迷恋某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则昭示着他们选择定位的错误。

校园的从众行为,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研究学生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教师尤其要了解这一点。要巧妙地树立班级中各种各样学习榜样,充分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使整个班级向阶级,上进方向发展。

 

版权所有 上海市梅园中学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495号 电话:021-64109769 邮编:200237 您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