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用户登录] [注 册] [学校论坛]
现在时间是:2024-12-22  首 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学校概况 | 党务公开专栏 | 文明在线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学生工作 | 工会园地 | 健康园地
初探中学数学教育的情感教学研究
作者(来源):梅园中学 吴章平    发布时间:2009-03-06
 

——读《现代社会心理学》体会

     

[摘 要] 21世纪是一个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为四大支柱的终身学习的社会。在终身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学校数学教育应当而且必须激起学习者继续学习数学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往往是在良好的学习情感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培养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情感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提出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关键字:情感教育,情感因素,数学教学

 

1、数学学习情感的界定探讨

情感教育是针对目前教育中重视认知,理性,忽视情感状况而提出来的,它包括:在教育中关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方法以及使用情感因素使教育成为更好的教育,更人性化的教育.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1.1 情感教育与数学学习的关系

中学数学课程与语文,历史课等文科课程不同,文科课程在内容安排上,通过语言、图片和照片等,使人直接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存在。在艺术类教材中所选择的歌曲、舞蹈、绘画等作品,都直接表现出浓郁的情感,当这些作品作为教材内容出现在教学情景之中,便会直接显示出其情感魅力。而在自然科学方面,一个叙述或假设是否成立要经过实验来证明。有些实验虽然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相关的叙述或假设也能让学生接受。因为学生已有一些自己观察或实验得来的经验,而且他们愿意相信自然界中某种状况下会发生某种现象。而在数学里,判断正误不能靠实验(你能设计一个物理实验证明是无理数吗?) 当然也不应该只靠

老师的权威。最佳的判断就是利用一致性。即数学解题过程中涉及到的公理、定理、公式、定义等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解题规则,谁也不能违背,如果老师在黑板上讲不小心发生了错误,而一位学生加以指正,老师不能强辩,只有承认错误并改正。老师和学生都受同一规则的约束,这些规则并非哪一个独裁者规定的,而是大家共有的想法。所以数学课程中,学习过程比其它任何课程更依赖于沟通,更依赖于情感交流。

1.2 新课程理念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的内涵

数学学习情感不仅有情感的成分,同时也包含认知的成分,比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性质的认识(:数学知识的确定性与简单性);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认识(:知识的来源、学习流程、学习速度、学习能力的作用、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相关研究表明,数学学习情感对数学学习的结果有着较大、较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数学学习情感又是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之一,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随着学习经历的丰富、变化而不断发展。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下文简称标准)中,对第三学段的情感态度目标是这样阐述的: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有关数学的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等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

能从交流中获益。

从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的表述可以看出,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具有以下特征(外在表)

1、乐意获得数学知识,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

3、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

4、问题解决前的独立思考;

5、对数学的社会、思维功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6、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比较愉悦的情感体验;

7、能留意到数学形式的美感,并有意识地体现数学美,甚至能遵循美学原则来探讨数学问题。

根据以上七个特征,本文认为构成数学学习情感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对数学的认识(5).数学学习兴趣(1234)、数学审美观(7)以及数学学习体验(36)

 

一般来说,凡是与需要相符合、能使它得到满足的事物,人们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如满意、愉快、喜爱等;反之,凡是与需要不相符合,不能使它得到满足的事物,人们就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

根据以上学习情感的定义、层次、特点及规律,本文可以对数学学习情感界定为:

数学学习情感是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态度和内心体验,它反映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爱程度,以及他们对数学、对数学学习过程、对数学学习材料等产生的体验和感受等等,是学生在数学认知活动中形成的饱含数学特征的个性精神世界的反映。

 

2、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理论探讨

2.1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原则

针对情感教育的特点,结合其它教育工作者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得出的结论,本文认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2.1.1思想性原则

思想性原则是指数学教学与任何教学一样都具有教育性,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指导和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思想性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

(1)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欣赏数学的美学价值。

(2)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包括言必有据,培养学生对科学及与科学有关的活动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参与科学学习,并且在学习中与别人交流讨论,维护客观事实的权威性,不接受违背科学精神,科学常识的现象。

(3)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2.1.2 愉悦性原则

愉悦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和愉悦的情绪进行学习就是使教学在学生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应注意:

(1)愉悦性内涵比传统的“乐学”更丰富。现代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在快乐和愉悦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2)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为操作点,即通过控制一定的教学变量,使学生的情绪调节处于快乐和兴趣状态。通过调节促进学生由“外在乐”向“内在乐”转化,从而发挥积极情感对认知的促进作用。

(3)教师应敬业爱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才能学得愉快。而学生只有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感,才能最终树立乐学的态度和价值倾向,在艰苦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到乐趣。

2.1.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原则集中了人的一切优秀的品质和个性,是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好品质的综合表现。在情感教育过程中应注意:(1)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2)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信心。(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2.1.4动力性原则

动力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一种内心的唤醒状态,激发其学习的动机,把学生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稳固的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心理准备状态。要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使学生获得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健康发展,实施这一原则过程中应该注意: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2)要以调动学生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

(3)正确评价,及时鼓励。

2.2情感教育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中的目标

课程目标的总体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字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课程目标的很多处都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个体独特性的关怀,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的关怀。

关于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各个学科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也反映了我国中小学情感教育有着光明的前途。下面以数学课程的情感态度目标为例,来看看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教育目标。

·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能够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

,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情感与态度既是数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数学学习中情感教育的目标,通过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数学内容的学习,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为他们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打好基础。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体验数学的发生过程。

以上两种目标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情感教育提出了标准。它们并不冲突,甚至是互相交融的.每种目标我们都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并用来指导我们的情感教育的实践。

 

3 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实践探索

31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情感教育实施的着手点

311 从交流入手

每个人都有获得理解,被尊重和爱的需要,而这些需求要在人的社会交往中获得满足。人与人之间学习,生活经验的交流,使人们的交往更加密切,社会更加突出,因此本文提出,中学生数学学习中要实施情感教育,就要从交流着手。

在学校教育中,数学交流既是一种学习方法,又是一种对数学学习的要求。在形式上主要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形等方式进行有关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体验的相互表述和解释过程,及共同研究数学问题,进行数学实验等的动态过程。

那么,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怎样的数学交流才能使交往更加密切,获得理解尊重的需要,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呢?

①师生互动进行主动的、多向的、有的放矢的数学交流

②合作互助,提高学生与他人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

③丰富课外知识,在应用和探究数学问题中加强数学交流

3.1.2 从保护、培养学生的兴趣普手

根据人有探求的本能和需要.情感教育还可以从保护培养学生的兴趣着手。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认识、欣赏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当使人产生兴趣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肯定的情感。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探究事物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学生只有在不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时,才会产生长久的兴趣。

教育更应该保护、培养学生内在的兴趣、求知欲。但并不是一切都从兴趣出发,而是把学生的兴趣和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学生有了内在的兴趣,才会对学习产生愉悦的情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才会使学生体会到探索过程的巨大欣喜,探索结果出现后的令人感动的成就感。

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学生自觉参与数学学习的最好“诱惑”。例如,讲到黄金分割时,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气温下人的感受最舒适?怎样的身材是最优美匀称的?……今天我们学了黄金分割后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如此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运用数学美增加学习兴趣

人最容易对美的东西感兴趣。运用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公式的概括美,数学形式的逻辑性和对称性等展示数学的内在美,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圆的有关知识,不仅强调其外观美,还要强调其性质美:“连周长与直径的比——常数都展现了‘圆’的魅力,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从祖冲之的计算到今天用计算机算到60亿位小数,对它的研究尚未完结。”

③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需要形式化的表述,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必须经过朴素而火热的思考。教师的责任是返璞归真,运用适度的非形式化方法,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展现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按问题——探索——猜想——证明的顺序和归纳——演绎的要求,用多样化的方法呈现,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促进一般数学能力的发展。

3.1.3从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着手

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了自我能力感、有用感、成就感、和获得他人赞美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曾这样说过:“人性最深刻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

 

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在旧有的评价体制下,学生被分为三六九等,绝大部分的学生会不断获得失败的体验。学生的年纪还很小,承受打击的能力有限,对自我的评价依赖于他人的评价,整日生活在对失败的恐惧里。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怎么能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所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体验成功,这也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平时的鼓励,要彻底改变传统教育中不轻易表扬,却强化批评的做法。只要学生有出色的地方就要给予真诚的表扬和奖励。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有一句名言:“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这样地去赞美他。”

赞美可以让学生为了不辜负教师的期待而全力以赴,对他人真诚的赞美,可以使受到赞美的人从内心激发出一股自信与冲动从而引发出巨大的潜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赞赏以代替冷落,从而达到以教师的良好情感来启迪学生内在动力的目的,让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增强信心,不断获取成功的信念与毅力。情感教育正是要使学生多获得成功的体验,有信心去战胜失败。

 

3.2 中学生数学学习中情感教育实施的途径

3.2.1学习《标准》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情感教育的意识

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实施情感教育,是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尝试,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热情与更大的努力,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是教师,最终看教学。对教师而言,核心就是观念的更新。观念通常理解为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和现象的看法和认识。它具有内在性、主观性、私人性、自然性.非批判性和非自主性。正是由于观念的这些属性决定着观念一经形成,就会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在较长时间内起指导作用。

数学教师是实施数学课程改革方案的核心力量,他们在长期的数学教育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课程观、数学观、评价观、这些观念在他们实际工作中都发挥着作用。平时,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讲清讲透知识上,学生练习、考试上,只求学生能牢固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及运用,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不太关心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因素。

针对这种现象,《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提倡学生自己的数学活动,主张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增加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把数学呈现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

3.2.2 做好数学知识向教育形态的转化,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力

教育形态的数学,如行云流水,用简化理想的形式,把自己发生发展的曲折生动的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它是活生生的、丰富有趣的、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是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以及技能技巧和相关品质被学生汲取、构建的适合形式。数学教学中,要实现将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教师就要做到:     

一方面,能够“吃透教材”,善于对课本上的数学,从各个侧面加以深入理解,不仅懂当面,且知背后,不仅理解其数学内容,而且能抓住方法论因素;不仅能清楚地理解结论和证明,而且能追求知识的生长过程,做返璞归真的工作,了解它承载有哪些能进行感情教育的材料。总而言之,就是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更知其“何由以知其所以然”(即知其所以然的方法、途径)

另一方面,善于做“转化”工作.由于数学知识由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化,大致要经过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两个阶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做好这两个阶段的工作。

3.2.3 创设优美的环境以陶冶情感

一个学校的物理和人为的环境,包括师生间的交往就形成了一个在学校周围的小生态系统。他们对环境中的人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的。而且,人也与这个环境发生着互动,影响着物质和文化的环境。比如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整体的浓缩状态和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校园的人际氛围更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学生置身于优美、整洁的校园物质环境中,就能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精神享受,利于积极健康的情感培养。所以要创设优美、文明的物质环境和有着平等、尊重、理解、交流等的文化环境。

 

4结束语

情感教育不是一个单列的教学学科,它渗透在具体学科教学之中。各学科的情感教育有共通之处,但不同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数学学科不像人文社会学科那样,明显地含有大量情感教育的素材,操作起来似乎比较困难。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笔者认为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是完全可以实施的,而且数学中的情感教育目标一旦达到,更能对受教育者产生深厚和持久的影响。

 

版权所有 上海市梅园中学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495号 电话:021-64109769 邮编:200237 您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