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用户登录] [注 册] [学校论坛]
现在时间是:2024-12-23  首 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学校概况 | 党务公开专栏 | 文明在线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学生工作 | 工会园地 | 健康园地
“花”儿为什么会开?
作者(来源):梅园中学 董晓莺    发布时间:2009-03-06
 

——读《现代社会心理学》态度篇章结合学生在校成长有感

 

    蝴蝶从卵到虫到蛹到蝶,人类同样如此,从母体里一个小小胚胎,到初生的婴儿,再到少男与少女,直到一个健全强大的成年人。

蝴蝶是简单的,人确是复杂的,是宇宙间最复杂的,要比相对论要比宗教要比微观世界都复杂得多得多。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们会面临身体的变化,心灵的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变化,会迷惘,会怯懦,会痛苦,会孤独……

我们不断地成长着……

——题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眼于时代要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曲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为目标。这就要求基础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用人才。

学校是教育改革与实施的主要场所,教师是直接操作者和实践者,就也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正如胡锦涛对教师所提出的四点希望,即: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每个教师都应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师德修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让每一位学生尽其所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促进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抓学生成长的地方。素质教育的大部分课程内容都是在课堂上组织实施,谁抓住了课堂,谁就抓住了教学工作的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过于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而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性学习。

于是,“有效教学”应运而生。

“有效教学”继承我国传统教学的优良传统,又努力消除其中部分不合理因素,全面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本质是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强调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高效学习、自主发展。

“有效教学”既能保持课堂教学过程的和谐、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的和谐、教学进度和教学难易度的和谐,也能师师生关系的和谐、生生关系的和谐、学生身心的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和谐,以及课内与课外的和谐、学生学习成绩与自身成长之间的和谐等等。在“有效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和谐、高效的发展。在“有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积极的,行为是主动的,思维品质是最优化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最高的。总之,“有效教学”能促进学生在校素质教育方面的成长。

要做到“有效教学”,首先应“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合作关系。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场所。其次应“面向全体”。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坚持教育公平、体现人人平等的地方。教师只有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使每一位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发挥,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丢掉每一位学生的课堂都不是和谐有效的课堂。再者应“主动发展”。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每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是“积极存在”还是“消极存在”,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应积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让学生不断产生跨越障碍的愉悦感,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发展。第四应“科学适用”。学生心理、生理以及思维、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学科、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教学教育过程中,我发现目前的中学生行为规范不够理想,表现为:不守时、不礼让、不尊重他人、迟到早退、乱发脾气、乱扔垃圾、互相谩骂、不做作业等等,这些不规范的行为直接导致学生在校成长受到阻碍,无法进行正常友好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以及无法进行正常积极的教学目标。而导致这些不规范的行为的原因即学生没有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

自我克制能力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和素质,自我克制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人知礼懂礼、完善自身道德人格的基础和前提。自我克制就是恰当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克制,自觉地远离不良诱惑,抵制负面情绪和消极价值观对自己的不良影响。

那么如何改变学生自我克制能力差的现状呢?我认为可以加强礼仪方面的教育。教育学生知礼、懂礼,引导学生崇礼、学礼,使之掌握一定的文明礼仪规范,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克制能力,因为“礼”是“德”的根基。有的学生把无视礼仪、行为不羁看成是“有个性”,试想,这样“无礼”的学生怎么能进行自我克制?因此,培养学生的自我克制能力,必须同加强礼仪教育结合在一起。

那么,如何使礼仪教育在培养学生自我克制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呢?首先可以“以礼引德”。周世良老师教育学生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教育她们在待人接物方面要守礼、恭敬、谦逊、自尊;在仪态仪表方面要端庄、文雅、得体。礼仪教育应成为学生接受的人生教育中重要的一堂课。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文明礼仪规范,学生才能逐步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循序渐进地形成自我克制能力,逐渐成为有道德的人。其次可以“以礼显德”。“礼”和“德”的关系是:“德”成于中,“礼”形于外;“德”是内敛克制,“礼”是外显从容。人的道德素质是沉淀在内心世界之中的,文明礼仪行为作为道德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往往可以折射出人内心的道德世界,包括道德认识、道德倾向等。礼仪教育在引导学生遵守文明礼仪规范的同时,还有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帮助学生实现道德素质的“外显”,让学生通过实施文明礼仪行为,将内心的道德素质转化为道德实践。道德实践是建立在个体的自我克制能力之上的,并有助于加强个体的自我克制能力。简言之,教师可以通过礼仪教育来显现学生内心的道德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克制能力。再者可以“以礼保德”。礼仪教育的操作性强,可以对学生的语言、仪表、动作等提出具体的建议和规定,如古人所说的:“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仪备。”礼仪教育可以把道德原则和要求按照“礼仪”的方式组织起来,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通过礼仪教育和文明礼仪行为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并增强内心的道德信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这就是所谓的“以礼保德”。礼仪教育正是通过保障学生内在道德体系的稳定性来促进其自我克制能力的养成的。

我们要培养的“人”,是有教养、知礼仪、道德高尚、有自我克制能力的人。礼仪教育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道德实践。礼仪教育不能至停留在教学生掌握文明礼仪规范的浅层次上,而要抓住文明礼仪行为的实质,即学生应具有的高尚的道德人格和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加强对学生自我克制能力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

在关注学生在校成长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到了一类人,即“学困生”。一般所谓“学困生”会认为是班级里的倒数几名,但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学困生”,一旦对自己的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立即会不如广义的“学困生”的行列。所以,如何防止“学困生”的出现,以及如何改变“学困生”的现状,我认为首先要树立起学生自信的价值观。

“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也是个人奋斗的动力来源,一个人有了自信,就有了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奋斗的勇气,就能够尽情地发挥个人潜能,甚至是实现自我超越。要想转化“穷困生”,使她们改变以往颓废、低迷的学习态度,进而奋起直追,教师就必须让其具备“自信”这个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倾向、树立饱满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在“我要学”的心态中昂扬地学习、进步。

同一班级中的学生虽然年龄、智力相近,但是由于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在某一时期对学习就不很感兴趣,甚至有厌学的倾向,如果教师发现不及时就可能转化为“穷困生”。面对班里“学困生”,我们教师要客观地对待,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更不能横向比较,而是正确、客观地认识到他们与其他学生的起点不同。只要他们在自己原由的基础上有任何闪光的地方,我们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认识到这就是进步,鉴定其信心。我认为,要做好“穷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对“穷困生”给予特别关注。由于“穷困生”的基础较差,或是失去兴趣不愿意听课,教师在讲解一些生涩的知识时,更是难以引起他们的关注,这样会使他们越来越厌烦学习。可是教师在上课时又不可能为照顾这一部分同学而改变全班授课的知识点。如何才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呢?我认为可以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同时,要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的思想动态,要把他们的每一根神经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不失时机地把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坚定学习的信心。而只要有了强烈的信心就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逐渐完善知识结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转变。长久以往,他们就能够逐渐树立起“只要自己加倍努力,就一定能够像其他同学一样学得很好”的自信心。再者可以在课后用爱心给孩子补课。既然在课堂上无法做到面面俱到,那么在课后及时针对“穷困生”将漏洞补上。补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教师尽职的体现。对于学生而言,补课则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坚定他们学好功课的信心。不仅如此,在补课的同时还应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而使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再者,对“学困生”不要吝啬表扬。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家人那样,怀着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的心去对待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对待“穷困生”更要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对他们点滴的进步,看在艳丽,记在心上,适时适当予以表扬。他们只有真正感到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关怀,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在一朝一夕就发生巨变, 不能盲目地为他们制定过高的目标,否则,可能把学生好不容易树立的自信心一下子打垮。这就要求我们把功夫下在平时,从一点一滴做起,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正确引导、爱护、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在自我完善的人生道理上不断前进。

总而言之,学生的在校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爱和奉献,我将时时刻刻铭记这一点,与学生一起成长!使这些祖国的花朵们绽放出美丽来!

 

版权所有 上海市梅园中学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495号 电话:021-64109769 邮编:200237 您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