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师资队伍的发展提高;以“增效”为目标,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成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进一步改进和拓展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和渠道。为此,教科室根据学校总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科室特点,特制定以下工作计划,以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实完成。
一、 教科研工作:
1、 准备本校的一批论文和资料,积极参加上海市教委组织的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活动;
2、 积极为下一学期将要参加的徐汇区第九届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活动作好准备;
3、组织本校的一批论文到《全国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刊》、《徐汇教育》等杂志投稿,争取发表;
4、组织完成上海市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的申报工作,课题参考见附录2:
5、继续做好樱花中学的小班化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
6、协同教导处做好多种形式的比较分析等教学研究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①、教研组层面:
A、从教学实绩出发,对不同年级的教学组织极其实施的综合情况进行差异性比较。
B、对不同备课组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特色性的措施进行实效性比较。(主要是对上学期两次考试以后各学科组结合自身情况采取的调整措施进行实效分析)
C、结合本学科的考试(选择不同年级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相同(相近)命题意图,不同题型或不同命题意图相同(相近)题型的比较分析。
D、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以不同方式执教的比较性分析。
②、备课组层面
A、通过课堂教学及教后记,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的实效性比较。
B、对学生每次周练成绩进行连续性的分析比较。可针对不同对象比较同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针对同一对象比较不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C、参与教研组的题型比较。
③、教师层面
任课教师除积极参与承担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教学研究任务之外,可重点对部分“双线”学生(及格线、优秀线)进行学习成绩变化的连续跟踪分析。
相关研究最后都要形成一份相关的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7、 协同校长室、教导处做好《学期课程统整》的课题开题、研究等工作,具体研究方案另定。
二、 校本课程的培训工作:
1、认真组织好本校的2006学年度第二期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具体的培训放案见附录1;
2、配合学校心理室何新老师认真开展好全校学生的心理测试调研工作,并对全校教师进行相应的如何进行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心理指导的辅导报告;
3、配合校长室做好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调研和反馈工作;
4、配合校长室和人事部门做好各位教师的相关职称的调研和统计工作,并给有愿望参加高级职称评审的老师提高必要的帮助;
5、协同教导处组织好由问题到专题的有效教学探索研究的教学论坛;
具体方案为:从上学期的获奖论文中挑选3—4篇,组织相应教师在全校教工大会上进行论坛;
6、协同教导处组织好题为《课堂教学之我见》的教学论坛;
具体方案为:先组织上学期学校教学大奖赛中获校级骏
7、为了更好的促进全校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自己在提高学习成绩上的措施进行反思,教科研室协同教导处将借助教工大会的时间在全校组织主题为《我在提高学习成绩上的措施》的教学论坛,可以从课堂教学中的讲、课后的练、个别辅导等方面进行论坛;
8、配合政教处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
教科室负责与各责任部门的联系、协调、研究、督促、资料的收集、整理、申报等工作。校本课程考核如下:
(1)统计出勤情况;
(2)认真做好培训笔记;
(3)根据出勤及课后作业情况给以相应学分做为2011——20015师资培训学分。
三、协助教导处搭建新一轮“百课”工程框架,做好各类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为中心的主题,以“创建优秀教研组、备课组”为载体,继续搭建“百课”工程框架。(“百”是相对而言,三年到四年累积成“百”)
(1)“百”个优秀教案
(2)“百”个优秀课例(课堂录像)
(3)“百”个优秀教育教学案例
(4)“百”个优秀课件;
又是新的一轮教科研工作开始了,教科室决心在区教科研室和校领导的指导下,与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完成好各方面的工作。
梅园中学教科研室:傅琳
附录1:
2006学年度梅园中学第二期教师全员培训计划
根据《2006学年度徐汇区第二期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文件精神以及第二期培训的要求,结合我校“十一·五”师资培训工作的安排,现制定本校的第二期全员培训具体实施方案。
本次培训分区、校、个人三个层面开展。
(一)区级层面的专题培训
1、积极组织本校教师参加由各学科教研员负责的本学科的教师培训,培训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学习通过对录像课的观摩来反思总结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提高培训实效性。
2、组织各科教研组长认真参加教研员对各学校的教研组长的培训,确保教研组长能高效开展校级层面的培训工作;
(二)校级层面的校本培训
校级层面培训由学校统一负责,以教研组为单位,选择一定数量(7—10节)的录像课,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培训,突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彰显自身特色,从实践中进一步理解课改精神、优化自身教学行为。
1、每个教研组由教研组长负责,结合学校要求与区级培训工作的经验,与教研组成员一起,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在
2、每门学科要在培训后形成一份评析报告,评析报告可以针对录像课中外区的某一节课,也可以针对所有课进行评析。各门学科的评析报告在
3、培训结束后,由各校的信息录入员将本校每一学段每门学科的培训计划与评析报告上传网站。
校级培训时间:2006年12月——
(三)个人层面的网上培训
1、五年以上教龄教师,按相应学科与学段观摩所有课改实践课录像。五年教龄以下(含五年)教师中的语数外教师观摩相应学段学科的十堂观摩课录像,并参加教研组内的课改实践课的观摩和评课活动;其他学科教师任意选择相应学段的语数外学科中的十堂课改实践课录像。
2、每位教师需提交一份作业,作业内容包括(1)录像课点评:从本学科所有外区的录像课中任选一节,字数不少于200字;(2)教学设计: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体现出培训过程中所学的新理念。教师应将作业通过教师网的学科平台上传。
个人培训时间:2006年12——2007年6月31日之前完成。
四、管理与考核
(一)管理
1、本期学校和个人层面的培训工作领导为:陶校长和朱书记。
2、学校和个人层面的培训工作的计划与实施由王教导和傅琳负责。
3、学校师训的信息录入员为:宋蔚蓉。
4、网络技术支持由戴玲负责。
(二)考核
符合培训条件的教师,必须完成区、校、个人三级培训任务,并取得相应学分。相关的考核和管理办法根据区里的考核办法另定。
附录2:
课题指南
一、德育问题
1.学校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方法研究
2.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下的学校德育研究
3.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研究
4.适应世博会的市民意识与城市精神的学校教育研究
5.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研究
6.学生道德养成的新途径、新方法研究
7.二期课改背景下学科课程与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8.优秀班主任工作的案例研究
9.学校德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与运用研究
10.新时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
11.新时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探索与研究
二、课程教学与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问题
1.学校课程规划研究
2.学校课程领导研究
3.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研究
4.学校办学理念课程化的实践研究
5.二期课改背景下学校课程衔接问题研究
6.课程统整研究
7.课程执行力研究
8.课程校本化研究
9.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的研究
10.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研究
11.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与培养研究
12.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改革研究
13.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内涵发展研究
14.课堂情境下多维课程目标的实施与评估研究
15.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学校评价机制研究
1 6.学校教育质量的监控机制建设研究
17.学科课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18.中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
三、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问题
1.教师心理危机的干预研究
2.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3.职初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4.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困境、机制研究
5.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研究
6.特级教师教育教学经验总结研究
7.促进专业发展的教师团队建设研究
8.校本教研研究
9.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际合作教研研究
10.非师范类毕业生入职培训及专业发展研究
11.外地入沪教师的职业适应及专业发展研究
12.校内专业引领的制度设计、组织建设与文化生成研究
13.校外专家资源的学校有效开发策略研究
14.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15.基础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师角色与特质研究
四、学校发展与变革问题
1.新管理理念在学校的实践研究
2.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研究
3.现代学校制度的实践研究
4.构建有利于外来民工子女发展的学校建设研究
5.优秀校长成长个案的研究
6.优秀校长办学经验的研究
7.学校特色形成、发展及强化研究
8.学习型社会背景下学校制度建设的研究
9.素质教育实验校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10.学校示范性、实验性机制探索研究
11.初中“小班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12.学校资源利用和效率问题研究
五、学科教学问题
1、学科课程教材的比较研究
2、学科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研究
3、学科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
4、学科教研组建设和校本教研研究
5、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
6、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
7、理科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的研究
8、学科研究性学习研究
9、学科考试命题的研究
六、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互动问题
1.家庭、社区参与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
2.成功家校互动的研究
3.对家长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的研究
4.社会教育资源、校外教育基地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问题的研究
5.社区形成青少年良好成长环境的建设的研究
6.学校、社会、家长良性互动教育机制的研究
7.学生安全问题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
8.特殊家庭的学校干预的行动研究
9.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学校补偿教育研究
10.学校与社会文化机构协作研究
11.乡土资源的学校开发与利用研究
七、教育心理问题
1.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2.现代学习心理学理论的应用研究
3.心理健康的“教育”、“问题预防”、“疾病治疗”的研究
4.特殊生理问题(肥胖、矮小、残、病)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5.“后进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6.“天才”儿童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7.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8.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9.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八、教育信息化问题
1.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及其培训提高问题的研究
2.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标准、培训问题的研究
3.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实验研究
九、学前教育研究
1、幼儿开展野趣活动的实践研究
2、主题活动中中班幼儿音乐阅读活动的研究
3、在问题情景中提升大班幼儿数应用能力的研究
4、幼儿多样化小社团式活动的实践研究
5、协调家长与教师对主题活动认同度的研究
6、幼儿园内部共享资源库建设的研究
7、1.5—3岁婴幼儿家庭式教育环境创设与口语发展的研究
8、幼儿教师对生活类主题资源发现与利用的研究
9、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10、幼儿生命意识启蒙教育的策略研究
十、学会工作与群众性教育科研管理问题
1.区县教育学会建设的研究
2.提升区县教育科研室专业引领能力的实践研究
3.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的形式、途径、方法、内容的探索和创新的研究
4.学校变革、教师专业发展及课程教学改革中科研先导机制建设的研究
5.高级职称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动力机制、行动方式与支持策略研究
6.基层学校教育学术组织的建设研究
7.提升基层学校科研管理负责人领导力的研究
8.新管理理念下学校教育科研管理的变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