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用户登录] [注 册] [学校论坛]
现在时间是:2024-12-23  首 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学校概况 | 党务公开专栏 | 文明在线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学生工作 | 工会园地 | 健康园地
欣赏引导成功
作者(来源):梅园中学 王金珠    发布时间:2009-03-06
 

——读《现代社会心理学》有感

 

《现代社会心理学》读下来总的感觉有些累,有些地方比较专业,另人费解。然而书中列举的很多经验和例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就能感觉到的,却又是往往被忽略的,对我很有启发。

如“登门槛效应”,当同意帮一个小忙,还会同意帮一个大一点的。“门面效应”,当一个很大的要求被拒绝后,接着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被接受的可能性比直接提出这个小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好心情效应”,当信息与好心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会具有更强的说服力。群体会减弱里面的个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他们都认为别人会有所反映。我想这些对我们班主任有效开展工作,对学生进行宣传、说服教育是很有帮助的。

又如书中讲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促使人们向坏的方向发展,即“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得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说实在话,“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这样的话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也能够经常听到,通过学习《现代社会心理学》,书中的分析、举例,我觉得自己以前对它的理解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我不禁想起曾经读到的这样一个例子:一年级有个女学生讲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她在回答老问题“你学得怎样?”时,出乎意料地说:“我呀,学习成绩已达五分,可是老师不了解我的水平,只给三分。”以后教师改变了对这个学生的态度。她的学习成绩也就大大提高了。我想这就是教师期待效应,即“皮格马利翁效应”所产生的效果吧?

还有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仅仅上小学上三个月就被开除了,理由是“智力低下”,但爱迪生的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决不会是傻瓜,经常对爱迪生说:“你肯定要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爱迪生得到了母亲的鼓励,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伟大的发明家,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电灯、电影、录音机等都受惠于爱迪生的发明,受惠于爱迪生的母亲无意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所产生的神奇力量。

回头想想,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鼓励后进学生,实际上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那么有意识的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我想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定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2008学年新接手的七(3)班,我选择了数学从未及格过两位男生:邵光毅和丁佳宁。这两位学生在学习数学上思维相当混乱,特别是丁佳宁同学对考试有严重的恐惧症,根据家长介绍,小学时孩子每到考试时就会感到身体不适,请病假不参加考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实践。

当邵光毅同学花半个小时才订正出一道数学计算题目时,我非常冷静,没有因为着急而发威:如尖刻的言语、对学生个性作尖锐的绝对性评价、令人厌烦的斥责等等。而是表扬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且鼓励他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肯定能够取得进步。不仅如此,还用它来继续做文章,给孩子的家长写信,在信中表扬孩子在学习数学上锲而不舍的精神等等。孩子比以前上课专心了,作业认真了。

当丁佳宁同学订正时,单独去括号法则会做,但因着急跳步骤而符号弄错时,我同样没有因为恨铁不成钢而发威:如尖刻的言语、对学生个性作尖锐的绝对性评价、令人厌烦的斥责等等。而是表扬他思路比以前清楚,希望他不跳步骤规范解题,如果不跳步骤就会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当家庭作业中一道题目他爸爸辅导方法与老师辅导的方法不一样时,他敢和爸爸争论,并且向我寻求帮助,我很感动。原因其实很简单,爸爸在给孩子辅导时跳步骤了,孩子搞不懂了。我表扬他对待学习严谨认真,同时与他的爸爸取得联系,达成一致。

200811月的期中考试中,他们两人刚好均得60分。在一般人眼里,60分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他们却意义非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在20091月的期末考试中,邵光毅同学得了64分,丁佳宁同学得了47分。当我找丁佳宁同学谈话时,他有些不甘心,自己觉得不及格是不应该的,几道计算题目的失误让他耿耿于怀。放在以前别说敢说这样的话,就连参加考试都觉得害怕。正是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才使学生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事实证明,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皮格玛利翁效应”给我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支持的连续性。

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因此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学校教育中,父母、老师如果能灵活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必将收益无穷。

 

版权所有 上海市梅园中学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495号 电话:021-64109769 邮编:200237 您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