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它以文化的影响为主要线索,结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现代知识对人格和社会行为的形成和改变给予了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对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学校,教师的影响也是必不可少,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教育科学容易忽视班级群体的教育作用是因为手传统心理学的影响,只讲个体心理,不讲群体心理。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个性的社会化是通过群体而实现的。特别是儿童少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的班级群体中度过的,学生个性的发展时时刻刻都在手群体心理的影响,班级群体的水平愈高,他的成员个性心理便愈发展。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又会推动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学校教学的根本: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是
现代社会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际关系的结构受很多心理因素所制约,它是复杂的,既有认知成分,也有情绪和行为的成分。教育心理是一门艺术,对于那些特别任性、叛逆的学生来说,或多或少存在着“戒心”,这种“戒心”是隔在师生之间的一堵无形的墙,这堵墙只能用教师真挚、炽热的情感来拆除,使他们由“戒心”变成“贴心”、“交心”。在教育中,对待学生的不足、缺点以至错误,我们有时我们不妨“闭上一只眼睛”,这样我们的另一只“眼睛”所看到的也许会是真诚、善良、进取和勇于改过……。后进生对教师来说他们的优点总是那么微小,但也有时候一个优点常常伴随着一个缺点,就像宝石生于石中一样,所以我们作为教育者就要有一双发现宝石的眼睛。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自己学生的特点,从而找到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例如:在我教学的七(1)班有这样一位学生,他的英语学习从小就处于落后状态,每次请他读单词,句子总是笑话百出,刚开始的时候,我想还是别让他读了,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成效。过了一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躲在角落小声在读英语单词,我在上课就又让他读了,这一次,我没评价他的读音如何,而是表扬了他的勇敢,这时,我发现大家的笑声轻了,而从此这个孩子读什么英语都能大声朗读了。维果茨基说过:教育过程乃是三方面的积极过程,即: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处于他们二者之间的教育环境的积极性。所以让我们寻得更多的秘方,擦亮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让他们能早日摘掉“后进生”这顶帽子。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交往通常也可以称为人际沟通,师生关系是班级社会体系的主要构成因素。师生关系影响着班级社会气氛,影响着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其效果,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研究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如何进行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也是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法。师生间的沟通可以是信息上的沟通,也可以是情感态度的交往,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或家人的话,用真诚的心来理解他们,帮助他们,也许就能“亲其师而信其道”。例如: 我在英语的练习本上除了写上成绩以外,对有些后进生还写一些鼓励或期望,结果,皮革马里翁效应出现了,有些孩子尽管成绩不理想,但这本写过老师字的练习本缺是很整洁,对老师态度也不那么逆反了,看来情感态度的交流真的非常重要。
总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对心理学和学生的研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通过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希望学生们能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我很笨","我不行"的想法逐渐被"我最棒","我能行"所取代。让学生健康的心理融洽了师生关系,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