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用户登录] [注 册] [学校论坛]
现在时间是:2024-12-22  首 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学校概况 | 党务公开专栏 | 文明在线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学生工作 | 工会园地 | 健康园地
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
作者(来源):梅园中学 刘辰    发布时间:2009-03-06
 

——读《现代社会心理学》有感

 

寒假很短暂,静下心来,初略阅读了《现代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还颇有收获。它比起我当时在师范学院所读的《教育心理学》内容要丰富得多,全书共分五编,分别是总论、社会化、个体社会心理学、群体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每一编又有二到五章等不同篇章。每一篇章阐述极为详尽,它既阐述了它的历史发展由来,又与现在的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涉及的面非常广泛,读《现代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对自己的工作有着切实的帮助与指导作用。

我着重对本书的第三编“个体社会心理学”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它由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动机三个篇章组成,其中“社会态度”这一章对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人联系相当紧密。人们在与他人发生交往,与各种群体发生联系时,经常表现出固定的行为模式,表现出种种态度。一般认为,态度与社会态度是同义词,当谈到态度一词时,就是指社会态度,预测个人行为,必须研究人们的态度问题。社会态度问题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个人的态度决定着自己将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组成,其中情感因素是主要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社会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关注人(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关注学科(关注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是教学中一对至关重要的关系。在学科中教学中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这一点往往是我们教师所忽略的,平时我们上课更多的是关注班级的活跃分子,那些爱开动脑筋举手的学生和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成为老师眼中关注的重点,对坐在教室前半部分的学生比后半部分的学生关注要多一些。可学生不管他的学习程度如何,都想得到老师的关注,对那些被关注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要比那些关注少的学生要高。

有一次在龙苑中学听吴冬燕老师的《使人伤脑筋的鸭嘴兽》一课,区专家张剑杰老师对这堂课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价,说到教师提问时是否考虑到男女生的比例、学生前后半部分的比例等,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不能单顾及那些积极的学生,也要想办法调动那些被动的或坐在教室后半部分的学生。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必须为我们教师所关注,这种关注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体系的传声筒。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愿望,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容易调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如教《散步》一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你们家庭成员之间闹过矛盾吗?如何解决的?因为闹矛盾而伤过感情吗?教师再用这样的导语:家庭成员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但是,只要我们本着谦让、尊老爱幼的原则去处理,就一定能够使家庭和睦美满的。本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散步》,再次体验一下家庭成员之间的浓浓亲情。有了这样的情景导入,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容易走进文本。

第三,关注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学生的价值观形成的圣殿。“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就拿语文学科来说,每一篇课文大都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观的形成。如果教师为了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一味地迁就学生的想法,却缺少教师的引导,这样的结果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舍本逐末。钱梦龙先生评价这样的课时说:“这样的课,看起来高扬人文性,但这种花花俏俏的东西,必将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降低,感悟能力的降低,”这其中缺少的就是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好比放风筝,风筝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舞,但风筝的线始终在老师手里,教师要根据风向,实际条件等把握好方向,做到收放自如。唯有如此,风筝才能在蓝天中飞舞出它们的绚烂,否则就可能造成毫无目的的乱飞,最终坠落的后果。风筝的美丽成就于放风筝者,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关注引导。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教《狐狸与乌鸦》一课时,老师请同学们把狐狸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细读,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受。一学生说:我认为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恒心”。它善于观察,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由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它的孩子,到赞美它的羽毛和嗓子,直到乌鸦开口。一般的老师除了表扬这位学生想法独特以外,缺乏深入的引导,有位老师这样引导:“这位同学读得很深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说的有理有据,值得大家学习。但是,狐狸的聪明和恒心用错了地方——想不劳而获,想欺骗别人,这是心术不正的聪明、是心术不正的恒心,这种‘聪明’和‘恒心’,会危害社会,像现实生活中的电脑黑客、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走向了邪恶。这种‘聪明’和‘恒心’,要不得!”这位教师既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独特,又使学生明白怎样的“聪明”、“恒心”才是真正的“聪明”、“恒心”。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强调指出:“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教师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导向,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

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只是《现代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很小的环节与教学实践的联系。作为班主任,就可以更多的要去研究社会态度的形成过程与转变的策略以及影响社会态度转变的主客观因素,便于因势利导矫正学生的思想。

从大学走上教师岗位,就很少读到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利用寒假初略阅读《现代社会心理学》,很难在短时间吃透书中的精髓,如果能读到一点,并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中去,一定会有很大收获。

 

版权所有 上海市梅园中学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495号 电话:021-64109769 邮编:200237 您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