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用户登录] [注 册] [学校论坛]
现在时间是:2024-11-22  首 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学校概况 | 党务公开专栏 | 文明在线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学生工作 | 工会园地 | 健康园地
以内养外人际交往
作者(来源):梅园中学 雷正荣    发布时间:2009-03-06
 

——读《现代社会心理学》有感

 

人离开了社会是不能独立存在的。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之中的个体,总会同社会广泛接触。同他人建立各种各样的联系,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仅是维护和发展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而且是形成舆论、士气、时尚等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同时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因此,人际交往是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社会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每一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生活和工作。但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颇受好评,很得“人缘”的人一般具以下特点:乐观、聪明、有个性、独立性强、坦诚、有幽默感、能为他人着想、充满活力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特点都具备才能有好的人际交往。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私、心眼小、斤斤计较、孤傲、依赖性、自我中心、虚伪自卑、没有个性等等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不能丧失掉自我。阿庚奉承,随声附和并不能换来良好的人际交往。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估价自己和别人。古语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贵”,为何“贵”,贵,说明其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我估价中,对交往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和自傲。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所以,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首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别处的辉煌来补,大可不必自渐形秽。其次,要正确地与人相比,自卑感重的人往往很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可是他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追的勇气,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盖全。其实,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于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要注意不可以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还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子”原则,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自傲与自卑相比,也源于错误的自我估价,自傲者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会较为自卑。自傲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有利于评价自己,还要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 第二,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斑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

人际关系的好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巧问题,它反映了人的性格特点和对别人的评价。 人们常说:“生活的磨炼可以改变一个人”,主要指性格的改变。气质无好坏之分,只有当气质的表现涉及人的社会关系时,才能评定这种品质是否可行,是否有价值。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内功在于:培养成功交往的心理品质;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如真诚、大方、热情、自信、谦虚、善解人意等。自卑感是人际摩擦的原因;自信是健康人际交往的灵魂。要你让别人喜欢你,你就得先学会喜欢自己,悦纳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强化自己的内在价值,让自己快乐起来、自信起来,不断的完善自我,这才是建立健康人交往的根本途径。 要寻找规律学会交往。哈里斯提出人生的四种态度类型:(1)“我不行,你行”;(2)“我不行,你也不行”;(3)“我行,你不行”;(4)“我行你也行”。 这四种生活态度本质上是同一发展概念。哈里斯认为,孩子在两年岁左右时,就应选定了前三种的一种。一旦这种见解得到认定,孩子就会始终保持这种见解,并用它来支配自己的行为。这种状态将会伴随他的一生,除非是他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意识的见它改变成第四种见解。 在“你行,我不行”这样的自卑怯弱与“我行,你不行”这样一种狂妄自大之下,人际交往必然是“有输有赢”,在“我不行,你也不行”这种悲观绝望的心态下,人际交往可能成“双败”局面,只有在“你行,我也行”这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下,人际交往才会双赢。 要大胆实践培养交往能力。 钢琴键盘只有88个、音节只有8个,但是却能弹奏出许多不同的曲子。巧妙的演奏技巧一定需要练习,和谐的人际关系也应需要学习和训练。 沟通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它是交往的基础。交往的含义比沟通更广泛。一个人每天约百分之七十的时间都是在做这样那样的沟通 在情感上,我们同样是通过沟通来丰富自己的。我们欣赏绘画,摄影作品,看电影,电视,阅读散文,诗歌,小说,实际上都是在体验创作者的创作情感历程。受作品启发,我们在欣赏过程中还会产生出许多作品中没有或超越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在情感体验的性质上,沟通的过程使积极的的情感体验加深,使消极的情感体验削弱。正如一位哲人说过的,快乐与别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一倍;而痛苦与别人分担,痛苦就减轻了一半。沟通的过程,使人生真正变得丰富多彩,使人的有限生命走向无限。英国作家萧伯纳曾经打过一个很好的比方,他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以后,分割人都还是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后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思想发生碰撞,还可以产生出两种思想之外的其他思想。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人才的重要素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有效适应社会的标志。一个想要在生活中有所作为的现代人,应努力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为此,不仅要克服交往障碍,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人际交往的真谛:以内养外,掌握成功交往的技能与艺术。

 

版权所有 上海市梅园中学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495号 电话:021-64109769 邮编:200237 您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