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寒假里,看了《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中的几章,觉得很有启发。尤其对现在学生中的后进生的心理错位和偏差的纠正有了较深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素质及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影响、往往会分解成多种不同层次、出现先进后进的差别,出现这样的差别,除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起着作用;除了教育的外在环境,教育方式也参与影响;除了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我们教育目标: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这样就应注意研究后进生的形成特点,表现形式,重视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在智能正常的范围内形成后进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心理错位和偏差而导致了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失落偏颇,而做出超乎常理的行为、举止。细察起来,形成后进的因素尽管有多方面,综合起来往往有这样一些类型:
“近视型”这类学生只顾眼前,不考虑长远极少想望将来,他们缺乏远大理想,学习缺少正确动机,因此也就缺少进取的热情和持久的努力。这类学生多沾染好吃、好玩、懒惰等的恶习,分不清将来自我会是怎样。
“放纵型”这类学生长期在纵容无序的环境下生活。养成以我为中心,有恃无恐,目中无人,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心理态势。这类学生多出自独生子女,把老师同学不放在眼内,做错事有众多“家长”支持。
“自卑型”这类人愿意作努力,也努力过,但心理压力过大,不了解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常处于心来卑怯的状态,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己看不起自己。这类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差赶不上队,被同学看不起。
“幼稚型”这类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停留在幼稚状态,头脑简单,模仿性强。
上述后进生的种种现象,大多是由于心理错位和偏差而形成的智能品格方面的差异,由于差异产生在一定条件下扩大了,未能在外界帮助和影响下及时得到纠正。日积月累,导致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意志得不到合度锤炼。行为得不到及时规范,品格得不到陶冶,渐成痼疾,位列后进。
既然心理错位和偏差是主要原因,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有针对性的作好调适?
(一)集体言论和个别点拨结合
《现代社会心理学》一书认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隶属于某各群体,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任何社会群体都必须有一定的规范和纪律,要求大家共同遵守。而群体规范具有对个人形为的评价功能。如果群体成员遵守群体的规章制度,群体就会对他加以肯定赞赏;违反群体规范,则受到群体批评。可见,群体规范对每一个人来说,不管是否愿意,都必须服从。在大多数情况下,服从群体规范都是自觉自愿的,但在某些方面也可能是被迫的,被迫的服从形成了习惯以后就会变成自觉的服从。对后进生的心理调适,群体规范非常重要。群体规范就是集体言论。有集体言论,才有明白无误的是非标准;有集体言论,对后进生不良行为才能形成压力,对其心理错位和偏差纠正。有正确的集体言论就必须有良好的班风。因此,教师在创建良好的班风方面必须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另一方面,各人有各人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应选匙开锁,对症下药,对个性强的同学尤其需要对因下药,在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给以点拨调教,动情、晓理、导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真心诚意帮助他的,这样就容易拉近心理距离,收到效果。
(二)规范行为和思想教育结合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常是出于行为养成方面的困难,或是心中无“标尺”无章可依,对于这样的错位,应明确规范,使遵之有度,循之有则。孟子讲:“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中悦而诚服也”。经常学习日常行为规范,从小事培养,养成习惯,终生受益。以行为规范做目标,辅以思想教育,晓以利害,育人之道在明理,明理之后,行为则易于在思想支配下逐渐养成。
(三)长远思想和切近目标结合
要让学生明白,现在努力是为了将来的目标的,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是人生得以成功的两翼,对目光浅近者,要让其看到未来世界的需要,任务的艰巨,自身的价值。从小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树立奋斗目标,有远大的理想,就会产生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一旦形成,会产生惊人的效果。
(四)自主自律和环境熏染结合
后进生只有提高自主意识,把持好自己,并在日常中不断得到人们的正确评价,其行为品格才能不断改善,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外部环境,尤其是人际关系的作用,因此发动周围的人:同学、朋友、家长、老师----正视他们,亲近他们、尊重他们,注意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重视发挥他们的长处,处处为他们树立榜样,借用外因,在内因作用下令他们出现质的变化。
后进生的心理错位的形成及其表现,由于人的思想、个性行为、习惯,因人而异,只要我们以热爱学生为出发点,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把握其心态,做到对症下药,一定可以调适有度,收到相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