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用户登录] [注 册] [学校论坛]
现在时间是:2024-04-24  首 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学校概况 | 党务公开专栏 | 文明在线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学生工作 | 工会园地 | 健康园地
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
作者(来源):吕晓毅    发布时间:2007-12-05
 

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和应用

                                                        初一年级   吕晓毅

  启发式教学打破了以往的结论教学模式,符合人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融入了过程式教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对启发式教学还存在着种种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因而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它的教学效果。

  一、历史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思想认识和应用上的误区

误区之一:启发式就是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此做法,看似是启发,实质是代发

误区之二:启发式教学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老师再总结出正确答案。此做法,实际上没有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达到总结历史问题、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的目的。

  二、启发式教学的含义

我国最早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是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子日: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这句话里,孔子指出了启发式的实质,即启发和举一反三。

  当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以至心愤愤不能通,口悱悱不能达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学。一旦学生把不解的问题老师提出,教师怎样启发点拨学生使之能举一反三成为关键的时候,矛盾的主要方面便转向教的一边。也就是说,在启发式教学中,就教学工作而言,教师与学生相比,教师起主导作用;就教与学的主要矛盾而言,其对立的双方必然相互转化。这就是启发式教学中教与学这对矛盾的辩证关系,也是启发式教学中教与学的精髓所在。

  三、走出误区的方法

  1.针对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名为启发,实为代发启发式教学,不妨在上新课前,先让学生预习,有条件的学校,也可放映一些有关历史题材的录像、影片,使学生发现弄不懂的问题,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求。这样做,既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规律,又为实施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2.实际上,由老师提出问题是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问题在于历史教师应对问题进行科学设计并加以科学引导。所谓科学设计,就是设计的问题要使学生有质疑、解疑的思维过程,以达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为此,历史教师要注意设计问题的语言带有启发性,如,戊戌变法的原因是什么,就可改问为什么戊戌变法在历史发展中有必然性。前者属复习性提问,缺乏启发性;后者则可诱导学生思维,带有启发性。更重要的是所设计的问题内容本身要带有启发性。哪些问题内容本身有很强的启发性呢?一是历史课本中无现成答案,必须在大范围、多章节中,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经过深入思索才能整理出来的问题;二是能使学生的思维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在历史知识的纵横面之间,往返运动,进行联系分析、归纳对比后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

面对学生回答后,历史教师再直接总结出正确答案启发式教学的第二种误区,其解决办法是:教师不要代学生回答,而应分析学生的回答,合理的地方给予肯定,不正确的地方则帮助学生分析。分析问题时,最好是不断设疑,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使最后得出的结论水到渠成。

事实上,实施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的也就是通过过程式教学使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而不是以让学生仅仅了解一些零散的具体的历史知识为目的。一句话,历史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固然要启发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但更重要的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学会历史会学历史

版权所有 上海市梅园中学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495号 电话:021-64109769 邮编:200237 您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