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育理念,近日,梅园中学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物理实践活动——利用简易材料制作弹簧测力计。活动将课堂知识与实践创新相结合,通过自主设计、制作与优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化对力学原理的理解,体会科学工具的设计智慧。
从理论到实践:让物理规律“看得见”
活动以“胡克定律”为核心,引导学生将弹簧形变量与外力关系的抽象公式转化为可操作的测量工具。参与者仅用弹簧、硬纸板、吸管等生活材料,历经结构搭建、刻度标定、误差校准三大环节。许多学生创新设计令人眼前一亮:有的用等分法结合数学计算精准划分刻度,有的用废弃瓶盖制作可调节配重砝码,还有的为减少摩擦在指针滑轨上涂抹蜡笔。从校准零点的严谨到测试量程的谨慎,学生不仅掌握了测力工具的制作逻辑,更深刻理解了“弹性限度”“线性关系”等核心概念。
从工具到思维:在创造中培养科学素养
制作过程不仅是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科学思考能力的过程。学生们通过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动手尝试解决问题,一步步把课本上的理论变成真实的工具。从理解弹簧的弹性规律到动手组装测力计,从用数学方法画刻度到调整结构让工具更稳定,整个活动把物理知识、动手能力和科学方法结合在一起。通过一次次试验和改进,学生们学会了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比如先提出想法、再动手验证、最后反思改进,真正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严谨和有趣。
从作品到成长:让学习真实发生
每一个作品都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当书本上的公式变成手里能用的工具,当制作中的困难变成解决问题的动力,知识就不再是死记硬背的内容。学生们从弹簧拉伸的变化中明白了“力的大小怎么测量”,从组装失败的经历里懂得了“设计要讲究平衡”。这样的实践让他们更深入理解了物理概念,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动脑思考、动手尝试——学习不再是听老师讲,而是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这种能力会一直帮助他们面对未来的挑战
此次实践是物理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的一次成功探索。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发此类“低成本、深思维”的科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创造中感受物理之美,让核心素养在真实问题解决中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