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2025年3月31日至4月2日,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海恒分校骨干教师团队赴上海市梅园中学开展为期三天的跟岗交流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学科建设、信息化赋能课堂及教学实践创新,通过专题讲座、课堂观摩、主题研讨等形式,共探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学科建设经验共享 教研创新引领成长
英语教研:协作共进育团队 双新实践显特色
梅园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谢泽鹏从团队建设、教研实践与师生发展三方面系统展现了团队的特色与成果,分享了英语教研组连续两届获评徐汇区示范教研组的经验及做法。英语教研组老中青协作共进,资深骨干发挥引领作用,中青年教师积极创新,形成“传帮带”的协作生态。在教研实践中,团队以信息化融合为突破,依托信息化手段优化精准教学,开发“课堂思维激活量表”等工具提升课堂评价效能。
同时,英语教研组积极落实“双新”理念,深耕跨学科大单元教学,通过姜治芳老师的“职业写作课”等市、区级公开课深化“双新”理念落地。在师生发展方面,谢老师展示了教师团队的专业成果以及组内开展的跨学科活动如“笔友书信交流”等来激发学习兴趣,实现语言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双向突破。教研组以“理论筑基—实践深耕—成果辐射”的闭环模式,推动教学相长,为兄弟学校的教研组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梅园经验”。
语文名著阅读:进阶任务破难题 深度研读启思维
语文教研组长蒋玉洁围绕《名著阅读进阶式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展开分享。以《简·爱》教学为例,剖析了传统教学设计“重知识轻阅读”的弊端,分享了重构“任务推进”教学模式,以“撰写500字书评”为核心任务,分三阶段突破——从“规划阅读+梳理情节”,到“改编台词+辩论深化人物理解”,最终通过书评写作实现个性化表达。注重紧扣新课标“整本书阅读”要求,以问题链驱动深度思考,打通课内外阅读壁垒,助力学生从“读故事”迈向“读社会”、“读自我”,为名著教学提供了新范式。
信息化赋能课堂 技术融合提效能
聚焦《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梅园中学教务主任邵颖珠带领学校信息化团队成员展示了“智慧课堂”和“点阵笔”的实践案例,通过数据采集分析、互动平台实时反馈等工具,实现精准学情诊断与个性化指导。双方教师就“技术如何服务学科本质”“避免为用而用的形式化陷阱”等话题展开探讨,强调信息化需与学科目标深度融合,真正助力思维进阶与素养培育。
语文教学深研思 任务链设计探实效
在“青梅杯”赛课后,梅园中学语文组围绕“单课任务链设计与目标达成”展开专项反思。四位青年教师结合各自的参赛课例,从任务链的梯度设计、学生参与度、目标契合度等维度进行说课与复盘,组内骨干教师现场把脉问诊,共探任务型课堂的优化路径。研讨中,青年教师坦诚剖析实践痛点:部分课堂因任务密度过高导致“赶环节”现象,学生深度思考空间不足;少数任务指令模糊,未能有效激活高阶思维。对此,组内提出“三问”检验标准:任务是否贴合学情起点?能否引发认知冲突?是否提供多元表达路径?通过案例对比,明确“精简任务量、强化问题链逻辑、嵌入弹性留白”的改进方向。青年教师代表感慨:“任务链不是‘流水线’,而是‘脚手架’——既要结构清晰,更要给学生攀爬、探索甚至绕路的自由,这才是真实的学习发生。”
“青梅”赛课展风采 跨科共研促提升
在为期三天的深度交流中,海恒分校教师全程参与了梅园中学"青梅杯"教学大奖赛的听课活动。本次赛课涵盖多门学科,充分展现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新样态。英语课堂采用全英文沉浸式教学,通过热点话题讨论实现文化视角的自然切换;历史课堂打破时空界限,以主题辩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物理课堂借助实验探究实现思维可视化;音乐课堂则通过创意编创提升审美素养。各学科虽特色各异,但均体现出"任务驱动、分层递进"的共同设计理念,彰显了学校"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成果,为观课教师提供了素养导向课堂的示范样本。
教育之路,履践致远。此次跨区域跟岗活动,不仅搭建了校际协同发展的桥梁,更彰显了教育人“开放共享、互鉴共进”的初心。期待两校以此次交流为起点,携手书写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摄影: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