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上海市梅园中学教导主任姜治芳老师的邀请,虹口区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张海波老师为全体英语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构建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新课堂:Why—What—How》的专题讲座。讲座聚焦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的转型与实践,围绕“理念先行”“教学困惑”与“实施路径”三个维度展开,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指导。
What:直面教学实践中的困惑
针对教师普遍反映的“单元语篇多、词汇难、课时紧张”等问题,张老师以7AU3教材为例,深入分析了如何通过单元整体设计整合教学内容。他提出,教师需明确单元大问题(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jobs?”),利用多模态语篇(如职业启蒙传单、演员日程视频)构建结构化教学框架,同时基于学情筛选核心词汇,分类分层落实语言目标。
Why: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
张老师指出,新课标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教学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育人导向”。他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阐释了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强调课堂应注重真实情境创设,引导学生通过“做中学”解决实际问题,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
How:以“教-学-评”一体化推动课堂变革
在实施路径上,张老师倡导“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他也建议教师善用项目式学习(如“设计名人邮票”“规划绿色社区”),将学科知识与跨学科实践结合,引导学生从“学英语”走向“用英语”。
本次讲座为教师厘清了素养导向课堂的核心逻辑,既有高屋建瓴的理念引领,又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华理学区初中英语工作坊的全体成员纷纷表示,将积极尝试大单元整合与跨学科实践,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素养成长的沃土。
学员收获:
今天参加了此次讲座学习,我感到收获颇丰。张老师从理念先行、教学困惑和教学建议三方面入手,跟大家剖析了上好新教材需要先转变教学理念,让课堂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逻辑,让学生体验到做中学的乐趣,并确保教学评一致,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实施中定位好教学目标,恰当分析语篇,分解学习任务,教授语言技能和策略;对生词进行分类处理,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词汇学习的困难;将书本和学情有机结合,让课本为学生提高英语素养服务,而不是让学生增加负担。关注新的教考趋势,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并让新课标和新教材在课堂中落地开花。——甄婧老师
摄影: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