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用户登录] [注 册] [学校论坛]
现在时间是:2025-01-03  首 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学校概况 | 党务公开专栏 | 文明在线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学生工作 | 工会园地 | 健康园地
擅设境,长体验,重反馈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9-09-23
 

——梅园中学徐萍老师教育教学特色介绍

 

 

徐萍老师是中共党员,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现任政教主任。从教十二年,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 老师勤于钻研、勇于实践、敢于创新,20073月,她撰写的《体验,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发表在《上海教师》上,20054月在《徐汇教育》上发表《浅谈如何将责任感教育落到实处》等等,2007年被授予徐汇教育系统“好党员”称号,多年的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使她逐渐形成了“擅设境、长体验、重反馈”这个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天地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兴趣又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习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的表示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倾向性,因而学习就十分积极主动,反之就会有意无意的拒绝教学。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她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背景、时机、具体情境的设计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一双数学眼睛,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而且逐步的形成以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周围事物、分析生活现象,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1.创设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在教学中,徐萍老师注重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问题融于学生喜欢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学习中。例如她在执教圆的周长一课时,通过创设两只小兔分别绕着正方形草地与圆形草地赛跑,谁跑的路程长?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起他们探讨圆的周长的问题。

2.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徐老师在教学中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材上的内容有机的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以情境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消除他们对数学的陌生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例如徐老师在教学“一次函数”的知识时,举了研究了如出租车最优乘坐方案;日常水电煤使用分布;分时电表使用方案等一系列有价值的课题研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3.创设具有教育性的问题情境。每一门学科都有育人的任务,数学也不例外。徐老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将育人因素置于其中,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学到做人道理。例如,她在勾股定理的应用一课中,就创设了如何在行李箱中放置行李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做人的道理。

4.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更好地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地创新意识。徐老师充分认识到这些,她所设计的情境,思维空间大,想像余地足,能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一题多变,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由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变化,拓宽思维;通过题组教学,使学生掌握某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联想与类比,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通过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想;通过解综合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很好地起到了拓宽学生思维的作用。

 

二、体验感受,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从教多年,老师注意到,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性的死记硬背,这往往导致学生不喜欢一门学科。数学知识虽然来源于生活,却又很抽象,对没有充分思考过的定理法则进行死背,是很难在记忆中长久保持的。因此她在给学生上课时,注重学生在学习时思考、理解的过程,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她努力创设有意味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悬念,导入知识点,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当学生有一定理解后,举出例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深入思考,这样越是不刻求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知识本身却越能牢牢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1.学生要想达到对数学的透彻理解,必须要了解知识形成的前因后果,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之中去发展智力,提高解题能力,课堂上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捕捉学生的每一个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2.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直观的数学感受,使其茅塞顿开,并凸现问题的实质。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节课中,老师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体会如何使用“叠合法”验证猜想。

3.换位思考,体验学生的思考方式。教师只有以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学会用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才能把握学生的所需所求,才能保证学习活动生动、活泼的开展。在学生观点交锋处深化,让学生在感受中明白自己思维的误区,从而强化对正确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因式分解法——分组分解》中,老师按照学生的错误说法板书,而不是急于指出学生的错误,当学生沿着这个认识分解不下去时,再让学生分析自己在前一个阶段错误的步骤在哪里,从而加深对正确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反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学生对知识是否正确掌握,只有通过反馈才能检验出来,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教学环节,主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抓住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即时反馈。在新课教学中,老师常常会挖掘教材中例题的内涵,以及习题间的联系,设计课后5~10分钟的当堂知识反馈小练习,当天练习当天反馈。及时纠正学生在知识掌握过程中的误区。

2.阶段总结。每月检测,分析学生本月教学内容的落实情况,从学生的知识架构、教学过程的反思等方面寻找原因及对策,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十二年的耕耘,老师努力在梅园探索一条适合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方法,她的“擅设境、长体验、重反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的很多学生从入学时对数学学习困难到紧跟班级前进的步伐,再到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一点点的进步来自老师的全心付出,她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我校优秀教师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版权所有 上海市梅园中学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495号 电话:021-64109769 邮编:200237 您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