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7日下午,上海市梅园中学举办了“项目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专题培训,为教师开展项目化跨学科教学搭建了教学创新与交流的平台,本场活动由邢蕊副校长主持。

活动伊始,邢蕊副校长肯定了学校前期跨学科教学探索的成效,并巧用《长安的荔枝》中“李善德送荔枝”的故事破题,讲解了项目化跨学科的学习逻辑,让抽象理论更易理解,为培训奠定了基调。

黎琅老师围绕“新课标导向下项目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的确定”展开分享。她以《折纸中的几何冒险》项目为核心,演示“课标解码三步法”:先从新课标提取“空间观念”“造型表现”等核心素养,再转化为“用折纸探索几何性质”“设计含几何元素作品”等具体目标,最后按“基础级—提升级—创新级”设计分层任务,这一清晰的转化路径让在场教师快速掌握目标设计要领。

苏新然老师聚焦“学习支架在跨学科项目中的应用”,结合“校庆主题花坛方案设计”项目展开。她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情境型、资源型、交互型等支架类型的运用,并以“学生对植物筛选有难度,便补充‘植物适配性指南’作为资源支架”为例,生动诠释如何贴合“最近发展区”设计支架,为不同学科的实践提供参考。

何家伟老师以案例《哪吒形象古今变》为核心,分享跨学科任务设计与教师协同备课策略。他提出“锚定真实情境、搭建进阶任务链、构建学科联结网”的路径,详解“定期备课、定时交流、定点反馈”的“三定三共”协同机制。何老师还特别提到,在《哪吒》项目中,通过“共同备课日志”记录分歧与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协作效率,让“学科融合”不再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落地为可操作的任务与流程。

叶敬芬老师以“校园规画家”项目为依托,讲解“六步法”实施路径,尤其强调“锚定双起点”与“成果落地”——从教材“规则设计”与校园“领餐插队痛点”切入,构建多学科联结网,最终将学生设计的规则标识纳入校本资源,形成“学习—实践—应用”闭环。叶老师的分享,让跨学科教学如何“扎根校园”有了清晰答案。

整场培训不仅有四位老师的精准分享,更有热烈的互动交流:多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补充适配的经验;也有老师提出实操困惑,在集体探讨中找到解决方案。这种“干货分享+互动深化”的模式,让跨学科项目化教学方法更具普适性,也为学校后续推进素养导向课程改革注入强劲动力,推动跨学科教学从“单点探索”走向“全员共创”的新阶段。
摄影: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