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梅园中学数学组集中开展骏马奖听评课活动。此次学校邀请了教研员徐晓燕老师前来担当评委。由陆佳、庞肖维、秦丹、邵芳芳四位年轻教师依次开课。八年级的两位老师陆佳和庞肖维上的分别是一节新课《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和一节复习课《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九年级的秦丹老师上的是《数形结合——抛物线中的对称性问题》、七年级的邵芳芳老师上《乘法公式在两个三项式相乘中的应用》。除了评委以外,数学组的老师们也纷纷抽出时间来听课,教研组长梁珍老师更是一节不落地全程参与。
之后在梁老师的主持下,开始了评课活动。徐老师首先点评了陆佳的这节新课。她认为陆佳对这节课的设计很到位,进行了技术化的处理,比如把正比例函数的代数特征和几何特征分为两列,便于学生比较,并且还提出正比例函数的几个性质存在知一得三的特点,便于学生运用。同时,也有一些可以继续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需要向学生强调画函数图象的通法以及画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方法。此外作为研究函数性质的第一节课,应向学生明示研究函数的观念和方法。对于这节课的难点,也可以借助几何画板帮助学生理解。
接着徐老师点评了邵芳芳的这节复习课。邵老师这节课别出心裁地把教师的主题地位让给了学生,让学生上黑板讲解题目,而老师在一旁进行点拨。从这堂课来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教学目标也达成地很好。但徐老师也提出了她的担忧,她觉得这种上法很有局限性,高年级不一定适用,尤其对于几何的教学。此外这种上法也较难让学生体验到新知的探索过程,使用时一定要把握度。
徐老师第三个点评的是秦丹的课。这节课秦老师自己重组教材选择题目很有目标性。但整节课的引入部分太长,三小题的难度其实是相同的,可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对称点与对称轴的关系。此外板书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应从代数特征和几何特征两方面帮学生归纳。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徐老师建议回归到一维情况即在一根数轴上如何确定两点间的距离,以及点坐标。
最后,徐老师对庞老师的课做了点评。徐老师认为庞老师的选题很好,但这节课上庞老师只是帮学生做了题型的归纳,没有从方法的角度进行归纳。徐老师的建议是应该向学生点明做几何计算题的思路主要是两条,一条是由条件直接得出结论(联结法),当做不下去时就要设未知数(方程法)或者添加辅助线。此外,在知识梳理中应该以习题为载体,明确本节课的知识基础。而在题目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试误形成思维的冲突,加深印象,效果会更好。
虽然评课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但大家都听得非常投入,徐老师的点评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受益匪浅,很受启发。大家都希望教研员能经常来梅园中学进行指导,让梅园的老师们授课技术再上一层楼。


撰稿人:庞肖维 摄影:庞肖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