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用户登录] [注 册] [学校论坛]
现在时间是:2025-01-03  首 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学校概况 | 党务公开专栏 | 文明在线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学生工作 | 工会园地 | 健康园地
《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12-03
 

供学习参考:

《徐汇区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

关键词

1、优质、充分、全纳性

早在1999年,徐汇区就提出了要为居民子女提供“优质、充分”教育的目标,之后徐汇区以《构建区域性现代化教育新体系》课题为载体,开展了区域性的教育综合改革。“十一五”期间,徐汇区的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成和完善了以徐汇教育品牌为标志的、优质充分的基础教育体系和以学习型城区为标志的、开放多样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各类教育对象实现“全纳”,形成了优质、充分、全纳性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普遍开展了0-3岁早期教育,95%以上的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在社区接受早期教育指导,36岁学前教育入园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就业农民随迁子女全部纳入公办学校体系就读,高中阶段入学率保持98%,3-16岁智障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实现“零拒绝”,为16-18岁智障学生提供初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后培训,率先建立综合高中,构建普职互通的学制通道,形成了职前职后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社区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了由徐汇区社区学院、街(镇)社区学校和居民教学点组成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初步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格局,并被教育部命名为首批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

2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将着重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内涵发展思路,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教育活力,努力形成与城区功能定位、经济结构、人口总量相匹配的教育发展格局,形成与人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新模式。“十二五”期间,徐汇区将继续在区域发展中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继续保持徐汇教育在上海教育和徐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领先优势,实现“一流城区、一流教育”的目标。重点以“教育部先试先行试点项目——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为抓手,着力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育人为本、激发潜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人人成才、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共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激发,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3、公平而卓越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长桥教育工程”开始,徐汇区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按照“建峰填谷、提升底线”策略,推进了区域“南北”教育均衡的新进程,全区教育资源总量逐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数量进一步扩大。比如,“十一五”期间,全区规划公建配套建设项目共计达26个,完成新建了南模中学、中国中学、世外中学、华泾小学等项目,改扩建了徐汇中学、市四中学等百年老校。自2005年到2009年,全区新增学校占地面积284708平方米,新增校舍建筑面积234975平方米。新增教育资源逐步向区域南部拓展和集聚,彻底改变了区域南部和北部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形成教育资源总量、各级各类学校布局和优质学校分布与人口数量、分布和居民教育需求基本均衡的局面。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将深化“建峰填谷、提升底线”策略,以“公平而卓越”为价值取向,形成育人为本、激发潜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的终身学习新体系,形成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新布局,形成以校为本、特色鲜明的自主办学新特点,形成多元开放、联动辐射的教育合作新格局,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

●形成育人为本、激发潜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教育发展方式实现转变,人人成才、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共识,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激发,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得到全面落实,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构建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形成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的终身学习新体系。进一步理顺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相互补充的良好格局,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覆盖区域、涵盖一生的终身学习新体系,提供一切必要的资源和手段,提升所有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扩大受教育人群的覆盖面,为每个学习者构筑更加畅通的成才之路。

●形成优质均衡、协调发展的基础教育新布局。按照“各级各类、争创一流”的目标,实现各类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资源总量和布局与人口总量和需求相适应,与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进一步建峰填谷、提升底线,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逐步实现各街镇各类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满足广大居民对优质、充分教育的需求。

●形成以校为本、特色鲜明的自主办学新特点。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有效落实,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校的办学特色逐渐凸现,形成以校为本、特色引领的自主发展机制。

●形成多元开放、联动辐射的教育合作新格局。进一步加强对内对外的开放、交流与合作、共享,拓宽开放和交流的渠道,深化合作和共享的内涵,提升徐汇教育的影响力、辐射力。

4育人为本、公平为基、质量为重

坚持育人为本、公平为基、质量为重,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把促进每一个学习者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育人为本。从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着眼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促进每一个学习者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作为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人提供适合的教育。

●公平为基。为了一切学习者,关注各个社会群体的需求,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更为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一切为了学习者,办好每一所学校。

●质量为重。以公平和卓越为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现徐汇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5创新人才培养

徐汇区将在“光启创新基地”的基础上,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开展区域性的光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设立创新教育项目,以招标方式鼓励高中学校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对中标学校给予自主设置课程、师资配置、教研指导、经费保障等支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有条件的高中引进国际课程,借鉴国外课程经验,开设与国际接轨的特色课程。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改革评价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作用。加强创新实验室建设,建立一批立足学校、面向区域、资源共享的创新实验室。以光启创新基地为载体,整合教育资源,探索校内外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6、增效减负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将继续实施“增效减负”行动计划,提高教学效能,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接触社会、接触生活、接触实践。同时,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建立科学的教学效能评价标准,建立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体系,建立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模式,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形成素质教育导向机制。

7健康第一

“十二五”期间,徐汇区将着重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控制度,以“健身处方”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化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实施“明眸生辉”学生爱眼工程,切实降低近视眼发病率;改善学生午餐,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切实遏制青少年近视、肥胖上升趋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区心理辅导中心和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开展生命教育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和转介机制。

8教育国际化

徐汇区将继续扩大区域教育国际化的先发效应,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的“联系中心”为平台,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中小学生国际理解的素质提高为目标,提升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的内涵发展,提升徐汇教育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徐汇建设成为教育国际化的领先示范区。

具体来讲,一是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联合会合作,成为联合会下属的“国际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挂牌一批国际教育实验学校,参与联合会的合作项目和教科文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在国际组织中增强徐汇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加强国际课程和活动的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课程资源,加强国际理解教育。试点高中国际课程,推进国际课程与中国课程的融合,开展“中外合作共建高中文凭互认学校”、“国际职业教育合作计划”和“学生短期境外游学”等项目,探索利用境外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有效机制,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增强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三是引进先进、适宜的国际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和标准,建立并实施国际教育质量认证制度。开展与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引进国际认可的职业资格标准,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的交流合作,培养适应城市发展和国际劳务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四是加强外语教学,优化英语教学,推进双语教学,发展多种语言教育,开展各种语种的学校布局,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由外籍教师执教的课程,普遍增强各级各类学生的国际语言交流能力。五是定期开展不同层面、不同主题的教育国际论坛和研讨活动,建立并完善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机制,进一步树立徐汇教育品牌,提升徐汇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六是加大教育交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力度,继续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海外课程本土化、海外任教等形式的教师培训,开发和拓展国际合作培训教师的途径。充分利用国际姐妹学校的资源,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海外教师培训项目。七是加强“小留学生”的教育。目前徐汇区中小幼的境外学生已经达到中小幼学生总数的5.7%,“十二五”期间将突破6%。为此,要完善境外人员子女教育体系,举办若干所国际学校,探索建立若干所中外学生融合的学校,适当增加允许招收境外学生的学校,满足城区国际化发展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八是开发海外教育市场,继续鼓励和支持示范性学校与国际教育机构和境外学校的合作,再增加2-3所国际文凭组织学校,开展区内名校在海外办学的探索,加强与境外知名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促进现代教育服务业的发展。

9教育信息化

是建立和完善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新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建立在线课堂,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是完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个性化学习和开放化、远程化、网络化教育,形成更为积极的、开放的学习文化,加速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上海市梅园中学党支部(提供)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      

版权所有 上海市梅园中学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495号 电话:021-64109769 邮编:200237 您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