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用户登录] [注 册] [学校论坛]
现在时间是:2024-11-22  首 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学校概况 | 党务公开专栏 | 文明在线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学生工作 | 工会园地 | 健康园地
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部部长周济谈教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8-01-09
 

编者按:

近日,《文汇报》推出高举旗帜,科学发展——省部领导访谈专题系列报道。现摘录本月7日《文汇报》发布的教育部部长周济访谈录部分内容,为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学习参考。

一、           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国教育系统的不懈奋斗,我国教育事业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气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十七大报告用一句话概述了教育事业的显著成绩: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正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06年,全国有2.6亿学生,1400多万名教职员工,62多万所学校,遍布全国的城市和农村。各级各类教育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国民受教育机会进一步扩大。2006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国民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明显提升。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5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年以上。全国总人口中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已达7000多万人,从业人员中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数已位居世界前列。高等学校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成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动理论创新和促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           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事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绩,一条根本的经验,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育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从根本上说,这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与良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更加自觉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

教育战线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从四个方面来加以落实。一是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二是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牢固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三是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四是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的发展、改革和稳定。

三、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长期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将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基本国情。这么大的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从一个人口大国到一个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努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四、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长期的历史任务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的新的重大战略目标,将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基本国情。这么大的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从一个人口大国到一个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努力,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人力资源强国。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要紧紧围绕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概括起来讲,一是要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推动各级政府以更大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二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四是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要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重的职业。五是要坚持教育公益性,促进教育公平。要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维护高校招生公平、公正,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六是要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开放。加快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和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

五、           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

这些年来,国家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集中力量打攻坚战,实现了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项深得民心的举措,2007年春季开学时在全国农村全面实施,惠及1.5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农民的教育负担得到切实减轻,平均每年每个小学生家庭减负140元,初中生家庭减负180元。广大农民群众高兴地说,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在全国农村建立了远程教育网络,现在,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的孩子都能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他们高兴地说,大山再也挡不住知识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农村教育、中西部教育的发展,是突出教育公平的一个重大举措。

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要方面。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同时,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这是继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新的资助政策体系,概括起来可以用一句话表述,即:每年资助500亿,受助学生2000。具体地说,今后每年用于助学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到500亿元,受助学生约2000万,其中包括400万大学生和1600万中职学生。

 

 

 

上海市梅园中学党支部

200818       

                     

 

版权所有 上海市梅园中学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495号 电话:021-64109769 邮编:200237 您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