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园中学开展以“改进命题,提升质量”为主题的教研组长论坛。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四大教研组同台交流,综合文科与体育教研组长、教导主任、校领导逐层点评,共同呈现了一场深度教研的思维盛宴。

语文组:以“活动”重构命题逻辑,推动课堂深层变革
语文教研组以系统思考展现了命题改革的前瞻视野。他们打破传统板块壁垒,通过“招牌里学语文”“武侠里品语文”等系列“活动”,构建真实完整的语言运用场景,在情境中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思辨与创造能力。在题目设计上,语文组注重思维链的递进闭环,以“武侠里品语文”为例,通过调整题目顺序,引导学生思维从信息筛选走向主旨把握,再升华至手法鉴赏,使答题过程成为高效的思维训练。命题还主动呼应校园“金庸诞辰”活动、跨学科项目《哪吒古今变》等,让试卷成为连接学习与生活的桥梁。这些探索最终指向课堂转型——从“讲授课文”转向“设计语文学习活动”,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构建阅读体系”。

数学组:数据驱动精准诊断,分层施策提升效能
数学教研组以课标为纲,精准对标核心素养,在命题中聚焦逻辑推理、运算能力与空间观念的考查。通过对实测数据的深入分析,他们发现学生在空间想象、数学建模等关键能力上存在不足,同时试卷的梯度设计有待优化。为此,数学组提出“权重再均衡、情境生活化”的改进路径,在命题中融入“新能源产值”“食品营养”等实际问题,推动数学与生活相连。课堂教学将围绕“夯基础、重过程、促思维”展开,通过构建知识网络、深化变式训练、实施分层引导,构建“教—学—评”一致的育人闭环,真正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转变。

英语组:聚焦“梯度”优化,强化语用能力培养
英语教研组直面问题,展现了求真务实的教研精神。他们的命题严格遵循课标要求,话题与词汇紧密围绕教材,确保评价与教学基础一致。通过深入分析,他们坦诚指出听力语速过快、附加题词汇过难导致的“梯度失衡”问题,并精准锁定“Let sb not do sth”结构、首字母填空等“低分陷阱”。为此,英语组构建了系统的改进机制,提出“精准补漏、听说提质、分层教学、语用思维”四大策略,并配套“命题自查四问”与“教学跟进三环”的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得到系统性解决。

理化组:坚守探究特色,注重能力阶梯搭建
理化学科凸显了科学学科的实践性与探究性。物理试卷以“物理与生活”“大国重器”等主题组织命题,化学试卷注重实验探究与三重表征,充分体现学科与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通过多个实验探究题,如动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验证等,强化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评估。基于得分率分析,他们明确指出杠杆综合计算、浮力实验等难点题目对学生的挑战,并提出“阶梯式”拆分的具体改进方案,为后续教学提供了明确导向。

综合文科与体育组:凸显情境应用,关注个体发展
综合文科与体育教研组的点评从各自领域丰富了命题内涵。综合文科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关注知识迁移与应用;体育组则紧扣“体育中考”和“体育比赛”两条主线,通过实操考核诊断学生水平,实施分层与个别辅导,促进学生体能技能的个性化发展。

领导精准把脉:为命题改革指明实践路径
在各教研组深度分享的基础上,学校领导围绕命题工作的关键环节给出了精准指导。教导主任姜治芳老师聚焦命题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要求提升命题科学化水平,严格命题程序,完善阅卷管理与质量评估,形成完整的教学评价闭环。副校长邢蕊从育人本质出发,强调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考试成为激发学习内驱力、促进持续发展的“加油站”。校长戴蔚勤为命题工作明确了核心抓手,要求重点关注覆盖率、难度比、情境设计等关键指标的量化研究,确保所有技术层面的努力都服务于契合课程标准、体现育人要求的根本目标。

总结
本次命题论坛,不仅是一次命题技术的深度研修,更是一场关于育人方式变革的思想碰撞。它标志着我校的命题研究,已从以往对“分数”的单一关注,深入到对“学习本质”与“人的发展”的全面关怀。正如论坛所形成的核心共识:“命题改革的深处是课堂改革。” 唯有将评价所倡导的素养立意、情境应用与思维深度,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中,才能实现教学与评价的同频共振,最终汇聚成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磅礴力量。
摄影:张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