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潇彬
当代的中学生因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很优越,因而养成了一种安逸享乐的习惯,解决困难的能力、心里承受能力较差,因此,当困难来临时,往往不知所措,采取逃避的态度,有的甚至轻生。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伤熊事件”以及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的“杀人事件”曾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考试成绩及格,似乎学生接受了道德知识教育就不会出现道德上的问题了,对他终身的道德影响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而现实是当学生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发生种种问题之时,往往难以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往往走入了思维的困境、行动的陷阱。我们的学生,对父母的馈赠从不言谢,对朋友的帮助少有道谢,稍有不如意,便大发牢骚,总觉得社会不公平,动辄诉诸暴力,或以死相胁,一不小心就走入极端……。我认为应该努力寻找一种由内而外的“内省”的教育模式,寻找一种道德的人本理解,以真正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毫无疑问,感恩教育是一个较好的选择。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多彩,感恩让世界美丽!加强学生对生命的关爱应从感恩教育开始。
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它化作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个人会因感恩而感到快乐,一个不懂感恩的人,将不会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与满足。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品位生命中的至真至纯!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健康成长。
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我们只有加倍地努力,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感悟生命的尊贵,体验生命交流的愉悦,收获生命成长的幸福。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同行者、促进者,和学生一同成长,一起学会感恩。
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