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
[用户登录] [注 册] [学校论坛]
现在时间是:2025-01-25  首 页 | 信息公开专栏 | 学校概况 | 党务公开专栏 | 文明在线 | 招生入学 | 教育收费 | 师资队伍 | 教育科研 | 学生工作 | 工会园地 | 健康园地
上海市梅园中学非物质文化寻访活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0-11-27
 

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访——传统戏曲曲——沪剧寻访活动

梅园中学七年级的户籍少先队员,从艺术的角度开展了一次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传——沪剧的寻访活动。

(一)他们走访了一些老一辈的沪剧爱好者,和专业老师了解沪剧的历史和形式,总结如下:

  沪剧是上海独有的特色地方戏曲,其形成的晚清时期,正值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因而从其发源之初就走上了一条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
  沪剧最早被称为花鼓戏,演出形式开始相当简单,由上下手两人分别操胡琴,击响鼓,自奏自唱,但由于其说新闻唱新闻的形式,描绘了清末市郊乡镇的世俗风情,因而受到了大众的欢迎。进城后又演出了大量的时装剧,它反映了近代上海的都市生活,适应了市民观众新的审美需求,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沪剧演出的主流。
  从最早的花鼓戏到当代沪剧,经历了约两百多年时间。两百多年来,沪剧的发展始终和上海社会、人文、经济变化紧密相关。从本滩申曲到定名沪剧;从茶楼书场、游乐场,到形成大型剧场综合艺术。沪剧的发展轨迹,以独特的文化载体方式,记录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历史,其作为上海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剧种,是一份中国戏曲弥足珍贵的艺术遗产。也因为如此,沪剧被文化部定为四面红旗之一,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剧种。
沪剧音乐源于黄浦江两岸的农村田头山歌,在黄浦江以东(川沙、南汇)称东乡山歌,黄浦江以西 (松江、奉贤、青浦)则称西乡山歌。其中有上下两句体的小山歌和四句体的四句头山歌。内容大都反映男婚女嫁或劳动生活,如对花山歌长工山歌私情山歌等。后来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长山歌,如白杨村山歌赵圣关山歌等。这些山歌的词句长短不一,短的不满十句,长则有几十句或上百句,但旋律比较简单,多数是上下两句或略加变化的对仗式。其落音有上句落5”,下句落3”的,也有上下两句落6”2”的。而四句头山歌则有起承转合,有落音“2 515”,也有从春调衍变而来,其落音是“2 5 6 5”的。在黄浦江以西地区却流传着落音为1”的小山歌,这是西乡典型的山歌,它与东乡山歌虽在调式上有所区别,但都是以五声音阶组成。山歌初为民间歌手边劳动边歌唱,或农闲时在打谷场、小河边演唱或竞唱,之后逐渐形成了亦农亦艺的半职业或职业性的演唱。特别是职业性的演唱,优胜劣汰的竞争,促使了演唱内容和形式的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在音乐唱腔上的表现,是沪剧[长腔长板)(基本调)的雏形。所谓[长腔长板], 是因为它的第一句起腔之后,有一个长达七小节半的过门,
称作长过门。
(二)少先队员对沪剧现行不是太流行的情况作了调查分析

下面是学生调查报告中的总结:

沪剧是上海的标志性剧种,长期来为城乡群众所喜闻乐见。但是这些年却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危机。

演出市场严重萎缩,剧团大量解散
  随着文化娱乐多元化的发展,沪剧演出市场日益萎缩,很多沪剧团体生存困难重重,无法维持,已经陆续解散。兄弟省市的沪剧团也全部撤消。
观众日益流失,收入不断减少
  近年来观众流失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更值得注意的是沪剧的观众中,有相当一部分观众,虽然热爱沪剧,但却因经济条件所限,拿不出更多的钱看戏。面对这种状况,沪剧票价卖不高,沪剧表演团体的经济收入受到一定影响。
艺术人才断层,充实培养新人困难
  沪剧院七十年代培养的一批艺术人才是同类戏曲剧种艺术人才中最为出类拔萃的,他们的演出在当时都曾引起轰动效应。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人才危机不断加剧,业务骨干人员非常缺乏。
  此外表演人才年龄老化,行当不全和艺术拔尖人才的紧缺状况也令人担忧。

(三)对沪剧的新的认识及对学校艺术工作的建议

  1、开设红领巾小剧场

    为了弘扬沪剧文化,建议我们大队宣传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开设红领巾小剧场,动员少先队员学唱沪剧、欣赏沪剧名曲、名段,沪剧大家唱等活动  

  2、组建兴趣小组,排练沪剧

为了在普及基础上,对于有兴趣爱好的队员们,艺术老师给与一定的教学熏陶,使参加兴趣小组的队员学会简单地沪剧曲调和片段。如《金丝鸟》、《芦苇疗养院》、《为你打开一扇窗》等。兴趣小组还可以开展查找剧情介绍、走近沪剧名人、分角色演唱、创编歌词等活动。

3、沪剧文化进课堂,音乐课上学演唱

通过七年级少先队员对沪剧的寻访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本地戏曲的兴趣,从他们的调查和设计的方案来看,其实一些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只要有氛围和时间、空间在青少年的范围中师不难开展的。

梅园中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访活动还在大队部的发动下继续延伸着,希望在队员们的行动中能够让这些遗产重现眼前,并能发扬光大。

版权所有 上海市梅园中学 地址:上海市梅陇路495号 电话:021-64109769 邮编:200237 您是第位登录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