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一得
――耐力素质教学中的意志品质教育
体育保健课中耐力项目是五项基本身体素质之一。在体育学科测验中,它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这门具有很强健身功能的体育课必修项目,学生大多反应冷淡,参与情绪低落,个别学生还对此项目具有“恐惧感”。尽管教师为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和成绩做了多种技术上的努力,但往往收效不大。从事体育教学多年,本人深感在耐力素质课上,对学生进行一些适当的意志品质教育,将有助于学生克服“恐惧感”,提高耐力跑成绩。
在体育教学中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而在耐力跑训练过程中,学生更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和积极的思想活动。训练中不仅会产生很多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酸胀感、疼痛感等。而且会引起一系列心里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痛、怕难受等。此时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的教育要不失时机的渗透在教学当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落实运动量,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如规定跑的距离、次数、限定时间等。这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遵守纪录的自觉性,加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养成其服从命令习惯。懒散、拖沓现象一旦发生,要及时予以指正、制止,决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否则将引起其他同学的思想产生波动,仿而效之,进而影响整个训练任务的完成。
对中学生来说,耐力跑是一项剧烈运动。在进行锻炼时,肌肉会立刻进入紧张状态,产生生理惰性。当极点出现时,更使人产生一种“难于坚持下去”的感觉。学生对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认识不足,往往过不了“极点”这一关。耐力项目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充分了解“极点”出现使身体各部位反应的生理现象。此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要向学生讲述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不畏艰难,为国争光的事例,如当年马家军女将的成功,是付出了何等的艰辛等等。
总之,在耐力跑教学中,适当的进行意志品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并是卓有成效的。
蔡东礼
06.11